近年末,來自國家官方網站的各種數據開始引發人們對一年來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種種探討,中央財政收入在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不小差異也引起大家關注。
12月11日,國家財政部發布的“2013年11月份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中央財政收入增幅呈逐步回升態勢,上半年增長1.5%,7-11月增長13.7%,扣除特殊因素,7-11月中央財政收入增長7%左右。中央財政收入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前五個月差異較大。
從財政部相關數據回看今年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狀況,年初幾個月表現為下降,后來轉為小幅增長,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增長1.5%,但比預算目標(7%)低5.5個百分點。財政部稱,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減少主要原因是全額或大部分屬中央收入的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以及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等大幅下降或低增長。
曾有專家對今年下半年的財政收入形勢不看好,認為受經濟走勢、減稅政策、房地產調控等影響,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可能會更加嚴峻。相反,臨近歲末的中央財政收入卻“很爭氣”地交上了一份頗為亮眼的答卷,有觀點甚至認為,中央財政收入有望完成全年預算。
在中國社會科學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于樹一看來,中央財政收入“風景這邊不錯”,主要原因是稅收收入增長較快,而稅收收入的較快增長的原因是經濟形勢向好。
于樹一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在多項有力政策的影響下,我國近期PMI、工業增加值、進出口額和增速、企業規模等指標均有較好的表現,使得相關稅收大幅增長。另外,一般到年底稅收征管會加強,稅款拖欠問題會加大力度清欠,也存在稅收征管因素的作用。
與此同時,貿易增長是經濟增長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海關代征的部分稅收。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比重,下半年歐美經濟形勢好轉,海外消費旺盛帶動訂單增加,沿海加工企業業務增加,利潤增加,所上繳中央的稅費也相應增長。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道。
我們為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捏一把汗時,卻絲毫沒有為地方財政收入如此操心。數據顯示,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相對平穩(上半年增長13.5%、7-11月增長12.7%),累計增幅高于中央。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相對平穩且累計增幅高于中央,主要因素是房地產業增長帶動營業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收入增加,于樹一認為。另外,營改增之后營業稅改征的增值稅全部歸為地方,如11月地方增值稅增長28.8%,也是地方財政收入高增長的推動因素。
中央所處的位置不同,統領全國經濟協調發展,需要根據經濟發展周期、發展情況,適時調整經濟結構,財政收入相應會有較大變化,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統計口徑不同也會導致二者之間的差異,郭凡禮補充道。
中央財政收入在今年出現了一定起伏,但是持續性、穩定性增長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于樹一指出,為了實現全國財政收入穩增長,主要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提高經濟主體的活力,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以涵養稅源。
郭凡禮也認為,要想維持財政收入平穩發展的良好態勢,首先需要保持國內經濟結構的協調發展,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良好的經濟結構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會受到外界經濟形勢較大的沖擊,從而有利于保障財稅收入的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改善國家財稅收入體系,為財政收入的平穩增長提供基本保障。 |